韩国快三 微彩官方 首页 韩国快三 微彩官方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

3冲、5冲、10冲,岩茶到底要喝到第几冲,才算尽兴?

发布日期:2025-08-17 08:01    点击次数:136

图片

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
丨首发于头条号:小陈茶事

丨作者:李麻花

《1》

泡岩茶时,总绕不开一个问题:这茶该泡到第几冲才算完?

关于冲泡次数,茶友们的看法各不相同。

有人坚信,优质岩茶必须耐泡,若不足十泡八泡,便算不得好茶。

也有人认为,岩茶的精华集中在前三泡,到了第五泡滋味已淡,再继续泡只会寡淡无味。

因此,有的茶友将冲泡次数作为评判岩茶优劣的标准,觉得泡得越多茶越好。

图片

也有的茶友全凭个人感受,觉得茶泡到三四冲就该停,不刻意追求冲泡次数。

但实际上,岩茶的冲泡次数并非一成不变。

同一款岩茶,有人泡五泡便觉无味,有人却能泡到八泡仍有余香。

可见,冲泡次数既与茶叶本身的品质、山场、工艺息息相关,也受冲泡方式、茶水比例、出汤时间等人为因素影响。

那么,究竟是什么在悄悄决定岩茶的耐泡度?

图片

《2》

一泡岩茶能泡多少次,首先在它的“出身”里。

这出身,说的便是生长的山场。

众所周知,正岩茶比半岩、外山茶更耐泡,根源全在先天地理环境的差异。

正岩核心产区坐拥独特的丹霞地貌,随处可见的风化岩是关键。

这些岩石在长年风吹日晒雨淋中,不断剥落出细碎岩屑,让周边土壤既松软透气,又饱含矿物质与微量元素。

恰如陆羽在《茶经》中所言“上者生烂石”,正岩的土壤正是这种“烂石”特质的绝佳体现。

曾亲赴山场便知,哪怕前一晚下过雨,走进鬼洞这类布满窄道的区域,鞋底也难沾湿泥,足见其土壤透气性有多出色。

图片

加之正岩特有的小气候,温湿度与光照的巧妙平衡,让茶树在缓慢生长中积累了丰富的内含物质。

这般环境下长成的茶青,制成岩茶后自带先天优势。

茶味醇厚,浆感明显,岩韵独特,回味悠长,香气能稳稳融入茶汤之中。

也因此,正岩好茶的身价向来不低。

若与非正岩茶相比,它在汤水醇厚度、香气落水的馥郁度上都能遥遥领先,更别提耐泡度了。

内质丰富的正岩茶,如同家底殷实之人,冲泡十余冲仍有余味。

而内质不足的非正岩茶,恰似囊中羞涩之辈,往往五六冲便显寡淡。

可见,岩茶的耐泡与否,从它扎根的那片土壤开始,就已埋下伏笔。

图片

《3》

工艺,是决定岩茶“耐力”的另一重关键。

若说山场与原料是岩茶的先天基因,那工艺便是塑造其耐泡度的后天巧手。

对正岩茶而言,好工艺绝非多余,而是能让其天赋充分释放的点睛之笔,耐泡度自然也随之提升。

单说揉捻这一步,便藏着大学问。

恰到好处的揉捻,既能让茶叶细胞内的汁液适度溢出,又不致破坏整体结构。

这样的茶叶投入水中,条索会像有节奏地呼吸,内在物质循序渐进地释放,冲泡次数自然更持久。

可若揉捻时用力过甚,细胞结构被过度破坏,就像打开的闸门失了控制,茶汤物质会在前期一涌而出,后续便难以为继。

图片

这揉捻的力道,恰似调节水流的闸门,过大则急流勇退,过小则涓滴不畅,唯有不偏不倚,方能让滋味绵延。

焙火工艺对耐泡度的影响,同样不可小觑。

焙火讲究“文火慢炖”,通过稳定的温度让茶叶慢慢“吃透火”,促使内含物质充分转化、沉淀。

这过程如同老汤慢熬,急不得也躁不得,唯有让每一分养分都在火候中安稳转化,岩茶才能在反复冲泡中保持风骨。

经慢火细焙的岩茶,物质结构更稳定,滋味释放更从容,耐泡度便有了坚实底气。

可见,工艺的精妙与否,直接决定了岩茶能否将先天的内质优势,转化为持久的冲泡耐力。

图片

《4》

当然,泡数从来不是绝对的标准。

冲泡时的出汤节奏,便在悄悄左右着茶的“续航力”。

若从第一泡就采用坐杯的方式,无异于揠苗助长。

原本能撑十泡的茶,恐怕六泡就泄了底气。

这种做法像过度开采矿藏,让茶叶内含物质在短时间内透支,自然难谈耐泡。

想让岩茶始终保持汤醇香幽的状态,循序渐进的出汤手法更显稳妥。

前五冲注入沸水后,盖碗加盖仅5秒便出汤,让滋味缓缓释放。

从第六冲开始,再适当延长坐杯时间,且每一泡递增。

图片

这般张弛有度,才能让岩茶的生命力均匀延续。

而一款岩茶究竟能泡多少冲,更离不开喝茶人的主观标尺。

曾遇过对茶质要求极高的茶友,只取岩茶前几冲的巅峰状态,细品过香气、滋味、韵味后,往往第六冲便觉茶味渐淡,即便坐杯也难复初时风采,于是果断换茶。

这如同吃西瓜只取最中心的甜瓤,虽留住了茶最惊艳的瞬间,却也带着几分“奢侈”。

在他们眼中,再好的岩茶,耐泡度也超不过六冲。

正如庄子笔下的凤凰“非梧桐不止,非练实不食”,喝茶的标准本就因人而异。

有人偏爱浓酽的前几冲,有人钟情淡远的后几泡;有人追求极致风味,有人享受全程变化。

手中的岩茶该泡到第几冲,终究是自己的味蕾说了算。

图片

《5》

说到底,岩茶能泡几冲,从不是单一答案。

山场给了它先天的底气,工艺赋予它持久的耐力,而冲泡手法与个人偏好,则为这场茶事画下灵活的句点。

有人为正岩茶的十数冲余韵惊叹,有人偏爱前六冲的浓烈锋芒,没有谁对谁错。

喝茶本就是场自在的相遇,不必被数字绑架,也无需为标准纠结。

当沸水注入盖碗,看着叶片舒展,闻着香气流转,从浓到淡的每一口,都是岩茶与你的独家对话。

若问该几泡结束?或许答案很简单:当你觉得滋味恰好,便是最好的时刻。
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分类
相关资讯